外孫女一周歲了,語言表達和動作表情表現都非常棒。語言方面,從無意識地叫爸爸媽媽阿婆答答等,到十個月會有目標地叫每天見到的爸爸媽媽阿婆(外婆),十一個月左右會看著燈說“燈燈”,看著奶瓶說“nene”,扶著weilan站起來又坐下去時嘴里說著“誒喲喂”,十二個月不到大人說到杯子,她自己主動說“杯杯”,看到推車上放杯子的杯托,也說“杯杯”,繼而阿姨、太太、一二一二均是有意義地說。動作和表情會根據大人的語言指令做出迅速反應,舉手、拍手、跳舞等動作十來個月就會,隨后做瞇瞇眼、笑笑、哭哭等表情。
寶貝表現這樣出色,離不開潤物細無聲的早教,歸納起來八個字,即“順勢而為”與“因勢利導”。
順勢而為:就是當寶貝發(fā)出無意義的聲音或無意義的動作時,大人根據有關聲音或動作給他一定的意義,如我家囡囡六七個月發(fā)出“tutu”聲,一般嬰兒都會這個動作聲音,我就給孩子這一本能的行為賦予語言,她一有這個行為,我就說:囡囡開摩托車了,開摩托車了。如此反復,后來她聽到“開摩托車了”就“tutu”。到戶外曬太陽,對著陽光寶貝自然而然瞇縫起眼睛,這是生理上的條件反射。我就說:太陽好大,眼睛都睜不開了。幾次下來,生理反應變成了語言指令下的行為,只要一聽到“太陽好大,眼睛都睜不開了”,不管有沒有太陽,她都瞇縫起眼睛。
因勢利導:因勢利導比順勢而為相對有難度,我們要抓住在帶娃過程中出現的教育契機而為,不能為教育而教育。例如寶貝半歲左右就喜歡用手抓臉,包括自己的小臉,當她抓你的臉時,你如果說“不能抓,痛的”,幾乎沒有作用,正確的做法是拿起她的小手在你的臉上輕輕地撫摸,配以語言:輕輕地摸一摸,同時大人做出開心的反應,讓她反復感受輕輕地摸一摸,感受快樂情感,漸漸地,不再抓臉。
順勢而為也好,因勢利導也罷,都離不開反復強化。在帶娃的時候做個有心人,用愛心耐心慧心培養(yǎng)寶貝的語言表達、動作技能、表情管理等,促進寶貝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