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家之犬,無家可歸的狗,比喻無處投奔到處亂竄的人。出自《史記·孔子世家》: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chǎn),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
造句:敵人潰不成軍,惶惶如喪家之犬。
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近義詞:過街老鼠,漏網(wǎng)之魚。反義詞:耀武揚威。成語故事:一次孔子到了鄭國,與弟子走散,孔子待在城墻東門旁發(fā)呆。鄭國有人對子貢說:東門邊有個人,他的前額像堯,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產(chǎn),不過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看他勞累的樣子就像一條"喪家之狗"。
子貢把這段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孔子,孔子很坦然地笑著說:把我的外表說成這樣實在是夸過頭了,不過說我像條無家可歸的狗確實是這樣!確實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