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歷史可真是個燒腦的劇情,說到朝廷,就不得不提南京和北京這兩個大佬。南京算是“陪都”,北京是“中央”,誰說了算呢?看起來復雜,實則不過一句話:權在北京,南京是裝飾品。
明朝的故事里,南京和北京不僅是地名,更是政治的游戲場。朱元璋想把首都放南京,但北方漢奸多,他又不敢,只好呆在北方;朱棣上臺后,他覺得南京不好防,就毫不猶豫地搬家去了北京。南京算是備胎,能點綴皇家威嚴,卻不得真刀真槍。
不過,南京也不是吃干飯的,有個神秘的“守備體制”,聽起來高大上,其實就是個虛設,只是北京的附庸罷了。南京的六部官員,拿著高官厚祿,實則是流放南方的避風港。南京守備武臣、太監、參贊機務,哪個不是在等著京城傳召?南京這種裝飾品,別看璀璨,實則脆弱得很。
明朝當權者深諳一點,一個國家不能有兩個心臟,所以南京雖有官,卻無權。但這不代表南京只是擺設,它在江南地區卻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明朝雖然把南京當成裝飾品,卻也因為南京的存在,更好地控制了南方經濟命脈。歷史看似繁雜,實則只有一個核心,權力無處不在,南京也好,北京也罷,都只是權謀的棋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