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之父—鄧稼先
1964年10月16日,隨著一聲巨響,一多美麗而震撼的蘑菇云從新疆羅布泊的漫漫黃沙之中升起,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這一聲巨響讓中國擺脫了美蘇等國的核威懾,也打破了中國被西方國家孤立疏遠的外交態勢。中國徹底在世界上挺直了腰桿。
可是當中國人民涌上街頭奔跑慶祝的時候,沒有人知道這一聲巨響的背后有多少人為此奉獻了自己的一生。鄧稼先就是其中一個代表人物, 我們就走進這位元勛的傳奇人生。
鄧稼先,安徽懷寧縣人,父親鄧以哲,當時是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鄧稼先在出生八個月后就到了北平,在北平所接受到的學習給鄧稼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直到七七事變以后,日本侵略軍進入了北平城,父親害怕家人被戰爭牽連,于是認還在讀高二的鄧稼先隨姐姐逃到昆明去投奔親戚。為了躲開日軍,他們輾轉了數座城市,換了許多的交通工具才終于到達昆明。這一路上的曲折和顛波,讓受您鄧稼先看到了國家的滿目瘡痍,看清了入侵者那丑惡的嘴臉。也許在那時,為國報效的種子就已經扎根在他的心中。
1941年,鄧稼先先進入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學習,在這個教學資源最為豐富,學術氛圍最為濃重的學校,鄧稼先受益良多,以良好的成績圓滿完成了大學四年的學業。抗戰勝利那年他拿到了畢業證書,第二年他就回到了北平,擔任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但那時祖國剛經歷過戰爭的踩踏,不論是在哪個方面,中國人民都落于人后,物質經濟上的匱乏是可以靠后期慢慢積累的??墒俏幕逃厦鏇]有與世界同步的話,我們將會被越甩越遠。而生在中國最高學府的鄧稼先對這個道理更是深諳于心,他決定到科學水平更高的美國去學習更先進的知識,然后將這些知識帶回祖國。
1948年,鄧稼先踏上了求學之路,原以為他就算不被美國的新興世界所迷惑的流連忘返,也該在美國細致地享受一番中國所不能有的教學環境。誰知鄧稼先這個大家眼中的老實人,愣是不足兩年便修滿學分,并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獲得了博士學位。他在物理學上的天分以及令人咋舌的學習能力也引起了美國的注意。美國教授一度想帶她去英國繼續深造,對他未來能摘取諾貝爾獎都充滿了信心,學校也希望能對他大力培養,究竟是去英國在優越的環境里繼續做研究,還是回到正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在清平環境里過苦日子。
面對如此懸殊巨大的對比,他竟然沒有絲毫的猶豫,在考完博士學位后的第九天,就毅然踏上了回國路。鄧稼先是否曾以美國優秀的科研條件而動心我不知道,但是在他毅然決然的登上飛機的那一刻,相信我們都能體會到她那份戀國戀家是要報效祖國的決心!所以1958年秋天國家找他參與原子彈的研究的時候,它才會義無反顧的放下妻兒,放下溫馨的家庭生活,放下自己的身份與所有的情感,將自己完全徹底地投身到充滿孤寂充滿艱苦的研發工作上。
但研究原子彈,對于那時經濟和物質都很匱乏,并且沒有掌握一點技術的中國來說,真的是太難了!鄧稼先原本只是負責向蘇林專家學習制造原子彈的工作,可是后來中蘇關系的破裂,鄧稼先臨危受命,擔任起了原子彈研發理論的負責人。他們誰都沒有見過原子彈,也沒有任何的資料,就連計算器都沒有,只能通過最原始的計算工具來計算數據。最為艱難和可怕的是原子彈的威力過大,在進行原子彈爆炸試驗時往往是充滿危機的,一不小心就會有生命的危險。
例如實驗前的插雷管,一旦操作失誤,在場的人瞬間就會化為氣體。本來以他的職位是完全不必親自參與的,只需要待在辦公室指揮就可以了。但是每次插雷管,他都默默地站在操作者的身后,與工人們一起面對生死。如果要打開密封罐觀看測試結果,她總是首當其沖,成為接觸放射性物質最多的一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艱苦的工作,大量的放射性物質,一點一點地損耗著他的身體,但研究卻在一點一點地接近成功。
就這樣在看似根本不可能的環境下,鄧稼先愣是帶著團隊廢寢忘食地完成了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設計方案。1964年10月16日,東方世界發出一聲巨號,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大漠上騰空升起,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人們歡呼雀躍,激動的蹦蹦跳跳,被日本人侵入時,他沒有掉過眼淚,被特務追殺時他沒有掉過眼淚,為了造但離開家人時他也沒有掉過眼淚。如此堅強的他此時卻再也克制不住情緒,一瞬間崩潰,繼而熱淚長流,毫無疑問,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意義是難以估量的,它徹底改變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海內外的中國人從此都挺起了腰桿。
然而面對如此巨大的攻擊,鄧稼先卻沒有因此沾沾自喜,而是繼續埋身于清淡的研究。按照鄧稼先和于米的方案,最后終于制成了氫彈,并于原子彈爆炸后的兩年零八個月試驗成功。法國用八年零六個月,美國用七年零三個月蘇聯四年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只可惜這份讓鄧稼先付出全部并深深引以為豪的工作,也給他的身體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鄧稼先完全明白,制造氫彈的钚239是怎么個毒性?必須有三米厚的水泥墻才能防護放射性輻射,但情急之下,他竟然用雙手去捧了一下,直到他看清楚彈頭基本完好,不會發生核爆炸,他才松手,核輻射造成的傷害很快就出現在了他的身上。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全身大出血醫治無效,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年僅62歲。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拉著妻子許路希的手,深情地對她說,如果有來世,我還選擇中國選擇這事業,也選擇你。路希,我這一輩子謝謝你。路希抓著她的手,遲遲不敢相信他離去的事實。
1986年,國內決定公開報道兩彈元勛鄧稼先的名字,謎底終于掀開,幕后英雄這才姍姍來到世人面前,人們四處尋找,想找到他,向他表示感激之情時,才發現這位功臣卻已經身患重病,不久于人世了!
生而有涯,精神無涯。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山河。助成大業入史冊,深沉情愛留人間。他英年早逝,是中華民族之大殤,但是它的名字必將千古流芳,永垂不朽。無論他離開我們多少年,這片熱土上的銀黃子孫們都將永遠記住他,懷念她。因為這種感天泣地的精神就叫鄧稼先,讓我們向他致敬了,致以最崇高的緬懷。如果鄧老能夠看到今日中國的富強,該有多開心,該有多滿足阿!可惜沒有如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