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實驗中學初三(12)班 馬翊皓 ◎指導老師 楚云
曾幾何時,我覺得“語文”二字只存在于課堂中。可進入了初中,似乎語文的邊界被無限擴展,語文生活仿佛處在一個如夢似幻的大球中,這個大球隨著生活與心靈的步履在每個角落的蔓延而不斷脹大,終極目標便是包融整個世界。
沒錯,初中語文生活可以算是“打破次元壁”的一次體驗,畢竟我們的目標,是生活處處皆語文。
閱語文
開學那一晚,我餓狼般撲向新書
每個學期的小輪回,從一本本嶄新的語文書開始,開學那一晚,我會如同餓狼般撲向呈現著各式各樣文章的新書,無論是注解占到整頁紙一大半的古文,還是慷慨激昂的演講稿,都讀得津津有味。不僅如此,就算是課外閱讀的輔導書、中考總復習的工具書,認真研讀里面的文章都足以讓人動情,讀著讀著,似乎我真的能進入字里行間映射出的生活鏡頭中,品味人情世故。
要說閱讀的感受,課外閱讀得分讓人垂頭喪氣的次數當然數不勝數,但更多的快樂難以言表。小小的滿足感常常來源于生活中不起眼的時刻,就如提前讀懂了一篇課外文言文,心里默想自己大概也可以將史書中的一字一句理解得清晰透徹,這種看似妄自尊大的遐想,不也可以理解為初中難度增大的閱讀無意間送來的浪漫幻想嗎?再如一學期兩本的名著閱讀,雖然終會以令人“作嘔”的附加題形式出現,但無論是留在祥子生平旁邊的一行行批注,還是電腦里深埋著的《西游記》課件,再到背過但是早已忘卻的《論語》講解,我們體會了他人肉體與心靈上的苦旅,但終究會將此化為自己靈魂中的樂途,以情待文,幸甚至哉!
作語文
是我自由抒發意志最直接的渠道
寫作是語文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我自由抒發意志最直接的渠道。初中的語文作文不被框在答題卡上的方格中,而藏匿于一本本厚厚的隨想中,更藏匿于一個個充滿漫天星光的想法當中。青春期的情緒是多變而復雜的,當我抄起隨想本翻看兩年前的作品試圖尋找作文題材的時候,總會讀到一些帶有幻想與超脫現實意味的文章,它們不點題、沒有精致的結構,但細細抹掉不被理解的評價而品讀,又能讓我不知不覺地回想起當時的微妙情感——原來當年的寫作已悄然化為超越日記的情感記錄,所謂“我手寫我心”,莫過于此。
離開繁星回到現實,不得不面對的是考場作文——這一初中寫作的硬仗。情景式題目的作文的加入,讓我開始了“咬文嚼字”。題目中的每一個字都不能被漏掉,每一個虛詞都暗藏天機,楚老師的講解帶著我們在出題者設置的迷宮中來回探秘。初一初二每年在中考當天撰寫同題作文讓我們煞費心機,而去年的《我能為你做點什么》,我與同伴從沙漠中驅車而出,幾天沒有手機信號的我們在收到作文題目后立即開始在車上討論每一個字詞的特殊含義,司機駕著車在沙漠邊緣的戈壁上肆意橫行,而我們卻在悶熱的車內小心謹慎地繞開一個個“地雷”,這種“鉆牛角尖”的痛快,恐怕難以重現。
逐字逐詞的品讀是對語言的小心而理性的領悟,但以寫作會友應該是不需要道出明白理由的。走進對方的心里只需要交換隨想本,就能從對方天馬行空的構想中聽出心底的細膩與美好,而幫對方修改考場作文互提意見是腳踏實地的心靈交匯,初中的寫作終于助推了情感的流動,不僅讓自己舒暢,也讓友誼暢達。
品語文
品味語文,需要足夠的儀式
如何過上語文式的生活?初中第一堂語文課就有了答案。打開嶄新的七上語文書,猛吸一口書香——不理會油墨的質量如何,只因如此有儀式感。
品味語文,需要足夠的儀式感,這是初中語文學習教給我的生活啟示。
理性告訴我們生活的方法,感性悄然傾訴生活的態度。經過初中語文生活的浸潤,“行到水窮處”之時,我會坐在凳上看天邊的日出,看朝霞“云起時”;就算是結束煩悶的一天,也可以在離開校園之際佇立在球場正中央以我為基點環視樓頂的漸變色天空;獨自走過電線低垂,小巷悠悠的城中村,注意力不在蓬亂的地面而在廚房飄來的煙火氣,想象誰家今晚又團圓。步履匆匆的思考過境并不是讓思緒雜亂,而是對生活中的一切都有一種孩童般的好奇心,生活中的儀式感也就油然而生。
從此來看,初中的語文生活真的很有儀式感。語文課上楚老師分享的隨想片段復盤了最近發生的點點滴滴,親手做過的一份報刊、一本雜志記敘著生活與家鄉,就連復習階段窗臺邊碼放著的6本語文書,也是儀式感。三年我們可能沒有機會如老師期望的讀完100本書,但我們至少每看完一本書都會充滿儀式感地在百步天梯上前進一步,留下自己的閱讀印記。
初中的語文生活,我沒有拘泥于回想一節節語文課。誠然,楚老師的一堂堂課都是一次次精彩絕倫的演講,我也記得我的“百家講壇”,一堂準備許久的《帶上她的眼睛》,以及那次模仿聞一多先生“振聾發聵”的最后一次演講讓梁老師也為之駐足;還記得我手握著一份數學月考試卷在講臺前生動地演講,母親節為母親所寫的詩歌在我“社會性死亡”的歌聲中唱響。語文課堂的多姿多彩如走馬燈般回放,可初中的語文早已不限于課堂,而是浸潤在生命、生活、生長的每一個細節當中。
在最后一節語文課,我會不由自主地猜想幾天后中考卷上古詩文賞析的篇目和作文題目;會環視周圍坐著的同學們,紀念三年來同甘共苦的同窗情誼;更會凝視講臺上熠熠生輝的楚老師,她陪伴我們經歷了每一次大考的洗禮、每一次冰桶挑戰的刺激、每一節語文課的書香四溢。是她告訴我們“未經凝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那么,這位初中語文生活的引路人,也更值得我充滿感激地凝視。
我會遺憾于三年時光的飛逝,但不會為此傷感。初中的語文學習將會是一個新起點,而初中的語文,還是省實賦予我們一生最珍貴的禮物之一。
我最懷念的初中語文生活,始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經于“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終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它把我引進了一個充滿詩意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