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末帝:完顏承麟 他是金朝末代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帝。金世祖完顏劾里缽的后代,其女真名為呼敦。原是金朝將領(lǐng),深受金哀宗完顏守緒器重。天興元年,蒙古軍隊(duì)南下犯金,加上南宋對蒙古軍隊(duì)的支援,金哀宗在蔡州被圍,金哀宗不愿做亡國君,便將帝位傳予他。下旨傳位翌日舉行即位大典,但大典未及完成宋蒙聯(lián)軍已攻入城內(nèi)。哀宗倉皇逃往幽蘭軒自縊而死,完顏承麟草草完成大典便立刻帶兵出戰(zhàn),最后死于亂軍之中。據(jù)史學(xué)家推測,完顏承麟在位時間不足一個時辰,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2、北魏殤帝元姑娘,北魏孝明帝元詡與宮嬪潘充華的女兒,也是孝明帝唯一的骨肉。出生后因是女性,本該封為公主,她的祖母、掌握帝國實(shí)際大權(quán)的胡太后對外宣稱她是男性。孝明帝暴崩后,尚在襁褓中的“皇子”元氏以先帝唯一子嗣的身份繼位,在名義上成為了北魏皇帝,改元武泰。元氏即位當(dāng)天便被廢黜,由幼主元釗繼位,她匆匆登位又匆匆被廢,故歷史上連她的名字都沒留下,一般都稱“元姑娘”。元氏死后,胡太后給她加上謚號“殤皇帝”。
3、唐殤帝:李重茂 李重茂即唐殤帝,又稱“唐少帝”,唐中宗李顯第四子,生母不詳。圣歷三年(700),封北海王,后進(jìn)封溫王。景龍四年(710)唐中宗死后,李重茂被韋后立為皇帝,而形同傀儡,實(shí)權(quán)均屬韋后。同年,臨淄王李隆基發(fā)動政變,誅殺韋后,李重茂被廢。景云二年(711)改封襄王。開元二年(714)轉(zhuǎn)為房州刺史。同年七月去世,時年二十歲。謚號殤皇帝。廣德元年(763年),廣武王李承宏在吐蕃幫助下于長安稱帝后,上李重茂廟號曰恭宗。
4、北遼英宗耶律術(shù)烈 耶律術(shù)烈,遼興宗的曾孫。梁王病死后,耶律術(shù)烈被立為皇帝,1123年的十月登上帝位。同年的十一月,死在在耶律敵烈的部下發(fā)動的兵變中。在位僅有20余日。葬處不明。廟號,謚號皆無。
5、北齊幼主 高恒 “八歲皇帝”北齊國幼主高恒,北齊后主高緯之子,南北朝時期北齊最后一位皇帝。即位25日后,齊京師鄴城即被北周攻陷,高恒和其父高緯在出逃時被俘,后被宇文邕所殺,死時年僅八歲。
6、昌邑王:劉賀 漢武帝劉徹的孫子,五歲成為西漢的第二任昌邑王。元平年,漢昭帝劉弗陵去世,因漢昭帝無子嗣,便有劉徹繼承帝為,史稱“漢廢帝”,也是漢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即位27天后因荒淫無度、不保社稷而被廢去,依舊回故地巨野做昌邑王,元康三年被廢為海昏侯,移居豫章國(今江西南昌),客死他鄉(xiāng)。
7、明光宗:朱常洛 明神宗朱翊鈞長子,母親孝靖皇后王氏。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號泰昌,因在位僅一個月,故又被稱為“一月天子”。明神宗駕崩后,朱常洛即位,改元泰昌。他在位期間進(jìn)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罷除了萬歷朝的礦稅,撥亂反正,重振綱紀(jì)。但每日回宮后卻沉于酒色,縱欲淫樂,身體羸弱。朱常洛先后經(jīng)歷了國本之爭、梃擊案、紅丸案等重大歷史事件。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病逝,終年38歲,廟號光宗。
8、天順帝:孛兒只斤·阿速吉八 元朝第7代皇帝,蒙古帝國第11代大汗(1328年在位)。1324年獲冊封為皇太子,1328年九月在上都被權(quán)臣倒剌沙擁立為帝,與大都的元文宗圖帖睦爾對抗,展開兩都之戰(zhàn)。一個月后上都一方戰(zhàn)敗,阿速吉八被殺。無漢文廟號、謚號與蒙古汗號。
9、南明紹武帝朱聿鐭 南明第三位皇帝,隆武帝朱聿鍵死后,朱聿鐭在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初五被擁立為帝,年號紹武,后世史學(xué)家稱之為紹武政權(quán),同年臘月十五,李成棟導(dǎo)由福建攻入廣東的清兵混入城內(nèi),奪占廣州,朱聿鐭自縊而死(一說被殺),結(jié)束了他為期一個多月的皇帝生涯,史稱“紹武帝”。
10、北魏幼主元釗(526年—528年),鮮卑族,孝文帝元宏曾孫,京兆王元愉之孫,臨洮王元寶暉之子,南北朝時期北魏皇帝,528年4月,年僅三歲的元釗即位,在位僅四十五天。后被爾朱榮投入黃河而死。
11、秦三世子嬰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丞相趙高逼殺秦二世,去秦帝號,立子嬰為秦王。十月,劉邦率兵入關(guān),在位僅四十六天的子嬰投降劉邦,秦朝滅亡。一個多月后,項(xiàng)羽率軍進(jìn)入咸陽,屠城縱火,殺害子嬰。
12、元寧宗孛兒只斤·懿璘質(zhì)班 至順三年十月初四(1332年),卜答失里皇后奉文宗遺詔擁立年僅7歲的懿瞵質(zhì)班在大都大明殿登上皇位,是為元寧宗。十一月二十六日,元寧宗在大都病逝,年僅7歲,在位僅53天,葬于起輦谷,謚曰:沖圣嗣孝皇帝,廟號寧宗。
13、袁世凱 1915年12月,時為民國大總統(tǒng)的袁世凱宣布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此舉遭到各方反對,引發(fā)護(hù)國運(yùn)動,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癥不治而亡,歸葬于河南安陽。
14、北遼宣宗耶律淳 遼興宗耶律宗真之孫,遼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堂叔,北遼第一任皇帝。保大二年(1122年),金軍連續(xù)攻陷遼國的上京和中京,天祚帝逃入夾山,群臣擁立耶律淳為帝,號天錫皇帝,建立北遼政權(quán)。耶律淳繼位后,降封天祚帝為湘陰王,并遣使奉表金國,乞?yàn)楦接埂5虑樯形赐瓿桑纱颈阌谕炅虏∈牛K年六十歲,在位三個月,謚號孝章皇帝,廟號宣宗,葬于燕京西香山永安陵。
15、漢少帝劉辯 東漢第十三位皇帝,是漢靈帝劉宏與何皇后的嫡長子。即公元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在位。劉辯在靈帝駕崩后繼位為帝,史稱少帝,由于年幼,實(shí)權(quán)掌握在臨朝稱制的母親何太后和母舅大將軍何進(jìn)手中。后被董卓廢為弘農(nóng)王,于一年后被毒死。時年僅十五歲,其弟獻(xiàn)帝追謚他為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