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學起源于1902年的國立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1953年獨立為太原工學院,直屬于高教部。1962年劃歸山西省。1984年更名為太原工業大學。1997年與直屬于煤炭部的山西礦業學院(1958年創建)合并為太原理工大學,并成為“211工程”高校。2000年,山西省紡織工業學校并入。
198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太原理工大學有明向、迎西、虎峪、柏林4個校區。占地面積最大的是明向校區,位于榆次大學城。迎西校區和虎峪校區分別是太原工業大學和山西礦業學院的老校園,分別在迎澤西大街兩側,離得不遠。柏林校區是繼續教育學院所在地。
截至2023年7月,學校有全日制在校生43000余名,其中本科生占73.88%。學校還有國際學生400名。
學校有教職工4000名,其中專任教師2486人,在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和博士學位者2410人。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
B :化學工程與技術、機械工程;
B:礦業工程;
B-: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
C :電子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水利工程、力學;
C:生物醫學工程;
C-:軟件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雙一流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
國家重點學科:化學工藝、材料加工工程。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采礦工程。
專職院士(4人):謝克昌(煤化工程專家)、金智新(采礦工程與安全工程專家)、趙陽升(采礦專家)、黃慶學(軋鋼機械設計專家)。
一級學科博士點(18個):化學工程與技術、機械工程、礦業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水利工程、力學、生物醫學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數學、管理科學工程、數據科學與技術(交叉學科)。
一級學科碩士點(36個):18博 控制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信息與通信工程、統計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物理學、化學、冶金工程、建筑學、城鄉規劃學、測繪科學與技術、紡織科學與工程、設計藝術學、外國語言文學、體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學校還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4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15個。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煤基能源清潔高效利用。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煤科學與技術、新型傳感器與智能控制、新材料界面科學與工程、原位改性采礦。
學校還擁有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
2023屆本科畢業生7762人,升學2691人,升學率35%(其中出國出境94人占1.5%)。國內升學的畢業生中,88%升入了雙一流高校。
太原理工大學在山西省內1A批次招生,近四年,理科錄取分數如下:
2020:599/8897-569/18259、2294人;
2021:587/6650-548/16829、2216人;
2022:583/4913-534/18688、1933人;
2023:596/5288-531/21492、2364人。
學校在1A1批次還投放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中外合作)60人,學費五萬/年。
2023年學校在1B批次投放了軟件工程專業1541人,只針對省內考生招錄。2022年及以前年份都是在2A批次招的。近三年的錄取數據如下:
2021年2A: 501/36776、1243人;
2022年2A: 497/36494、1536人;
2023年1B: 505/31571、1541人。
提前一批的飛行技術專業(約20人)面向山西省招生,僅限理科,考生須提前經過民航招飛體檢鑒定機構的體檢、背景調查合格后方可報考。高考成績須達到山西省本科一批錄取分數線、英語單科成績不低于100分。
學校在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工程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器人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招收試驗班,實行本碩或本碩博貫通培養模式。試驗班學生實行動態調整機制。近幾年錄取分數最高的專業就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試驗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試驗班)。
山西省排名15000位次之后的同學如果報考太原理工大學,很難錄取到理想的專業,請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