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政局動蕩,天下群雄并起,隋王朝四分五裂。唐國公李淵趁勢于晉陽起兵,并于公元618年在長安稱帝,建立了唐朝。
李唐王朝(公元618年—907年),雖然享國289年,但中間經歷了武則天時期的武周朝。整個唐朝以“安史之亂”這一社會浩劫為分割點,將其分割為鮮明的兩個階段,前130多年算是盛唐階段,而后150多年則是國勢漸衰、國祚垂危。
李唐王朝地圖示意
如上所述,李唐王朝總共289年時間,滿打滿算加上武則天和最后的末帝哀皇帝總共經歷了21位皇帝,想了解的朋友請耐心往下細看。
唐高祖 李淵
在位時間:公元618年—626年,在位8年。
生平簡介:生于公元566年,卒于635年,享年70歲。他出身北周關隴貴族,有良好的把握局勢的政治素養。617年,他擔任太原留守,趁隋末動亂之際起兵,并以聯結突厥勢力、示好李密的瓦崗寨、乘群雄爭斗無暇他顧之機南下直取長安并擁立隋煬帝之孫楊侑為帝的這樣一套漂亮組合拳迅速奪取了“正統”先機,以皇權正統自居挾天子以號令天下。618年,當隋煬帝遇刺后,掌握政局的他立即逼楊侑禪位于他,順利稱帝,建立了唐朝,年號武德。
隨后次子李世民統兵擊敗了隴西李軌、西秦薛舉父子、劉武周、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等割據力量,基本完成了統一大業。然而他一直未能處理好皇位繼承的問題,導致了“玄武門之變”的內斗,最后無奈傳位于李世民。李淵雖然有深謀多算、富有遠見,善于把握時局的一面,但也存在優柔寡斷、不善平衡內部矛盾的缺點,且除了立國之功外,于國家發展層面并未有大的除舊布新之舉。
歷史評價:★★★★
李淵畫像
唐太宗 李世民
在位時間:公元626年—649年,在位23年。
生平簡介:生于公元599年,卒于649年,享年51歲。李世民的豐功偉績想必大家都比較了解,在李唐王朝打天下的過程中,他就已經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唐王朝一大半的江山是靠他打下來的。在位期間,對內文治天下,勸課農桑,實現了難得的休養生息,這時期,經濟繁榮,國泰民安,萬邦來朝,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和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重創高句麗,民族迎來大融合,獲得尊號“天可汗”。唯一的污點就是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斬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并逼其父傳位于己。
總體而言,他算得上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杰出帝王,史上素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美譽。
歷史評價:★★★★★
李世民畫像
唐高宗 李治
在位時間:公元649年—683年,在位34年。
生平簡介:生于公元628年,卒于683年,享年56歲。李治繼位后前半段,遵禮恭己,守成有進,史書評價“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開創“永徽之治”的小盛世。對外先后滅西突厥、百濟國和高句麗,使得唐朝版圖達到了最頂峰。在位期間中后期,他常常因頭暈目眩,逐漸讓武后開始掌握了政權,同時奢靡之風漸興,廣建宮室,致使勞役繁重,“天下莫不失望”。與此同時,安西四鎮和吐谷渾相繼被吐蕃攻占,誤殺歸降的東突厥可汗阿史那導致東突厥叛唐獨立,連年侵犯邊境。
整體而言,李治算是一位看似有所作為實則中規中矩的帝王,其在位期間最大的史料噱頭就是他將父親的才人武媚娘私通并步步謀劃、一意孤行的將其冊立為皇后,為李唐政權的風雨飄搖埋下了重大隱患。
歷史評價:★★★☆
李治畫像
唐中宗 李顯
在位時間:公元683年-684年、705年—710年,兩次加起來滿打滿算在位6年。
生平簡介:生于公元656年,卒于710年,享年55歲。他是高宗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其第一次登基不過是其母武則天的傀儡皇帝而已,在位不到一年便被廢為廬陵王外遷。后來武則天死后,擁護李氏的勢力發動了“神龍之變”,政權從新回到了李唐之手,李顯再次被擁立為帝。在位期間,他恢復初唐舊制,減免賦稅,發展經濟,并與吐蕃實行和親,加強經濟文化交往,穩定邊疆,小有所成。然而他最大的敗筆在于縱容野心勃勃的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寵幸武三思為非作歹、弄權專國,致使朝政混亂不堪,最后自己也被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所毒殺,令人唏噓。
總體來說,李顯的命運多舛,失敗遠大于功績。
歷史評價:★☆
李顯畫像
唐睿宗 李旦
在位時間:公元684年—690年,710年—712年,兩次加起來在位8年。
生平簡介:生于公元656年,卒于710年,享年55歲。他是高宗第八子,武則天最小的兒子,和他哥哥李顯一樣,其第一次登基不過也是其母武則天的傀儡皇帝而已,只是他相對聽話,所以第一次時間長點,期間基本氏武則天臨朝稱制,他居于別殿不能過問政事,純粹一個擺設,更談不上有什么功績了。后來武周朝倒臺后,李顯復辟,他被封為安國相王。這哥們比較能忍,從來都是恭儉退讓為了避禍。不過他有個比較牛逼的兒子,就是李隆基,在中宗李顯被毒害后,李隆基聯合禁軍發動了政變,擁立李旦為帝,這是他的二次復辟。不過次年就將帝位傳于自己兒子李隆基,退位為太上皇。
總體而言,這哥們雖然當了8年的皇帝,但始終就是個傀儡,前期是自己老媽的傀儡,后期是自己兒子的傀儡,著實悲催,談不上啥歷史功敗得失。
歷史評價:☆
李旦畫像
武周皇帝 武則天
在位時間:公元690年—705年,在位15年,實際掌權差不多有40年之久。
生平簡介:生于公元624年,卒于705年,享年82歲,這位老太太著實高壽。原名武曌,本是李世民的才人,太宗死后入感業寺為尼,因與高宗李治私通,被召回宮中封為昭儀,并步步為營地做到了權傾朝野的武皇后,與高宗并稱“二圣”。705年,她正式稱帝,自稱圣神皇帝,建立了武周王朝。在其掌握權柄期間,為了穩固自身權力,她貶逐反對者,任用酷吏,濫殺無辜,白色恐怖彌漫。但是這個女人在國家治理上還算可圈可點,文治上舉行殿試,開創武舉、自舉、試官等科舉制度,經濟上減免賦稅、停息干戈、減少徭役,社會總體穩定,軍事上收復安西四鎮,一度使后突厥歸降。
整體評價上,這位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權柄獨攬,在封建社會中能夠維持朝堂和社會的問題和發展,還著實非常有幾把刷子,未造成社會動亂,業算是對社會的一大功績,同時其在位期間上承貞觀之治和永徽之治,下啟開元盛世,被認為是走向盛唐的重要一環。此外,她雖然建立了武周王朝,但最終并未完全顛覆李唐政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還政于李氏。
歷史評價:★★★★
武則天畫像示意
唐玄宗 李隆基
在位時間:公元712年—756年,在位44年。
生平簡介:生于公元685年,卒于762年,享年78歲。唐玄宗也稱唐明皇,是高宗李治和武則天之孫,睿宗李旦的三子。有意思的是,這哥們是整個唐朝壽命最長、在位時間最長的男皇帝。710年,他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奪得政權,并推其父李旦為帝,2年后,其父禪位于他,自此登上帝位。早期的他重要賢臣,撥亂反正,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創造了古代文明的一個全盛頂峰。然而在位后期,怠慢朝政,寵幸李林甫和楊國忠等奸臣,寵愛楊貴妃沉迷聲色犬馬,加上政策錯誤、重用安祿山等野心家,結果導致了著名的“安史之亂”,經歷長達八年的混戰,唐朝自頂峰急速衰敗。
整體來說,唐玄宗還是非常有作為的一位皇帝。
李隆基畫像
歷史評價:★★★★☆
唐肅宗 李亨
在位時間:公元756年—762年,在位6年。
生平簡介:生于公元711年,卒于762年,享年52歲。李亨當了18年的太子,因為李隆基身體比較好,所以他成了老太子,直到安史之亂發生后,玄宗逃跑到四川,他才臨危受命被擁戴在靈武稱帝,率軍抵御亂軍,此后在郭子儀等大將軍的幫助下終于大破叛軍,收復長安,恢復了唐朝的社會秩序。在位6年,期間先是平叛,后是努力恢復經濟發展,最大的功績還是在于臨危受命、平定叛亂上。
歷史評價:★★☆
李亨畫像
唐代宗 李豫
在位時間:公元762年—779年,在位17年。
生平簡介:生于公元727年,卒于779年,享年53歲。李豫是肅宗李亨的長子,深得祖父唐明皇的寵愛,又一個好皇孫。安史之亂時,他隨太子父親前往靈武,父親稱帝后,他被拜為天下兵馬元帥,成為了唐軍的實際統帥,為平定叛亂立下漢馬功勞。在位期間,功在重用老將郭子儀平定了安史叛軍、吐蕃進犯以及仆固懷恩之亂,此外,設計誅殺李輔國、魚朝恩等權勢宦官,還有宰相元載,任用了一些楊綰、劉晏等賢臣,整飭吏治、漕運和鹽政等方面,安定社會、發展生產,取得一定成效。但隨著中央掌控力度的降低,致使藩鎮割據勢力日益壯大,為唐王朝的最終覆滅和五代十國的四分五裂埋下了伏筆。
歷史評價:★★★
李豫畫像示意
唐德宗 李適(讀括)
在位時間:公元779年—805年,在位26年。
生平簡介:生于公元742年,卒于805年,享年64歲。代宗長子,和其父一樣,在平定安史之亂的后期,也擔任過天下兵馬元帥。即位之初,德宗意氣風發,一方面堅持信任文武百官,嚴禁宦官干政,改革稅制,一度有中興之象;另一方面,著意要改變藩鎮割據的局面,采取武力削藩,操之過急,致使四鎮之亂和涇原兵變接連爆發,此后雖然平定了叛亂,但也磨平了其銳氣和棱角,對藩鎮多事姑息。不過,德宗在位期間,古文運動興起,外交上聯合回紇、南詔等政權共同打擊吐蕃,創造了較好的外部環境。整體來說,德宗還算一位能文能武、想有一番中興作為的明君。
歷史評價:★★★
李適畫像
唐順宗 李誦
在位時間:公元805年,在位不到1年。
生平簡介:生于公元761年,卒于806年,享年46歲。德宗長子,繼位時已經45歲,史書形容他為慈孝寬大,仁而善斷。即位之初,重用王叔文、劉禹錫、柳宗元等人推行改革,抑制宦官,但很快便遭到守舊大臣和宦官的聯合反抗,最終失敗,史稱永貞革新,又稱“二王八司馬事件”。次年,遭遇改革挫折的李誦在郁悶中一病嗚呼。
歷史評價:★☆
李誦影視劇示意圖
唐憲宗 李純
在位時間:公元805年—820年,在位15年。
生平簡介:生于公元778年,卒于820年,享年43歲。順宗長子,年少時便胸懷大志,熟讀歷朝史料,又經歷過祖父和其父在位期間的多種變故和動蕩,使其少年老成。憲宗在位期間的歷史功績還是頗大的。他非常注意廣開言路,以“為君推誠,為臣盡忠”的準則來調整君臣關系,大臣們直言直諫蔚然成風,頗有貞觀、開元之象,政治風氣迅速好轉,可謂政通人和。在對待藩鎮之事上,憲宗逐一擊破了西川節度使劉辟、淮西節度使吳元濟、淄青節度使李師道等藩鎮割據勢力,恩威并施收回其他多個藩鎮的控制權,制度改革和武力討伐雙管齊下,有效加強了中央集權,可以說李純是中晚唐在削弱藩鎮勢力上做的最有成效的一位帝王。
此外,李純非常重視文教,倡導文學,出現了白居易、元稹、韓愈、柳宗元、劉禹錫這些文學大家,李唐王朝再次出現了僅次于開元時期的文華盛況,實屬難得。總體來說,憲宗李純是為頗有智慧,非常有作為的明君,創造了“元和中興”的小治世,史稱“中興之主”,為李唐王朝成功續命百年。唯一可惜的是,后期開始又重用宦官,沉迷丹藥求長生,被宦官毒殺而亡,令人唏噓。
歷史評價:★★★★
李純畫像
唐穆宗 李恒
在位時間:公元820年—824年,在位4年。
生平簡介:生于公元795年,卒于824年,享年30歲,短命皇帝。憲宗三子,這哥們在位的四年間,沒干啥有成就的事,反而是因為不了解社會和國家實情,被元和中興的盛況所迷惑,以為天下太平,推行了“消兵之策”,導致被裁撤的士兵無以為生,嘯聚山林,社會矛盾劇增,同時將憲宗時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收回的絕大部分藩鎮控制權自廢武功、拱手相讓,嚴重衰弱了中央控制權,十足一個昏君。
歷史評價:☆
李恒畫像
唐敬宗 李湛
在位時間:公元824年—826年,在位2年。
生平簡介:生于公元809年,卒于826年,享年18歲,又一個短命皇帝。穆宗長子,16歲繼位,禮遇朝臣,但是貪玩,不愛理政,任由宦官王守澄勾結大臣李逢吉,黨同伐異、排除異己,朝政敗壞,最后被宦官劉克明殺害,年僅18歲。整體來說,敬宗談不上昏聵,實在是力量太弱,被宦官所掌控。
歷史評價:★
李湛影視劇照
唐文宗 李昂
在位時間:公元826年—840年,在位14年。
生平簡介:生于公元809年,卒于840年,享年32歲,命也不長。穆宗次子,敬宗弟弟,繼位時18歲。即位后,李昂勤政愛民、厲行節儉,在律法刑法方面做了積極修復,同時倡導以法治吏,對宦官專權深惡痛絕,無時不刻想恢復初唐時中央朝廷的權威以重整雄風。在位第九年,經過多年的經營,他與重臣李訓、鄭注等人發動了“甘露之變”,試圖消滅宦官勢力,但因走漏風聲最終失敗,李昂也遭宦官軟禁,五年后,郁郁而終。
歷史評價:★★☆
李昂畫像
唐武宗 李炎
在位時間:公元840年—846年,在位6年。
生平簡介:生于公元814年,卒于846年,享年33歲,也是短命皇帝。敬宗李湛和文宗李昂弟弟,李炎在位期間,審時度勢對宦官勢力進行了有力打擊,武力平定“昭義之亂”,收復了昭義鎮,在形勢上迫使各地藩鎮重新遵守朝廷命令,這對安定社會、鞏固統一有積極幫助。其在位期間,還干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那就是會昌五年,李炎下令拆毀全國佛寺,沒收大量寺院財產和良田,史稱“會昌法難”,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滅佛,和稱為“三武之禍”。而李炎自己信道,沉信方士丹藥,性情暴躁,不久殯天。
歷史評價:★★★
李炎畫像
唐宣宗 李忱
在位時間:公元846年—859年,在位13年。
生平簡介:生于公元810年,卒于859年,享年50歲。憲宗李純第十三子,穆宗李恒的異母弟弟,是敬宗李湛、文宗李昂及武宗李炎的皇叔,受宦官馬元贄擁立即位。在位期間,一反武宗所為,恢復佛寺,誅殺道士趙歸真等人。他勤于政事,明察沉斷,從諫如流,整肅吏治,結束牛李黨爭,抑制宦官勢力過分膨脹,并為死于甘露之變中的百官昭雪,同時勤儉治國,減少賦稅,整個社會相對安定,史稱“大中之治”。對外,又接連擊敗了日趨衰弱的吐蕃、回鶻、黨項等外族,收復了安史之亂后被吐蕃占領的失地,使李唐王朝原本衰敗的朝政有所復蘇,百姓日漸富裕。
總體來講,宣宗是位明察秋毫、精于聽斷、勵精圖治的明君。
歷史評價:★★★★
小太宗李忱畫像
唐懿宗 李漼
在位時間:公元859年—873年,在位14年。
生平簡介:生于公元833年,卒于873年,享年41歲。宣宗長子,在宣宗病危之際,宦官王宗實等人矯詔立其為太子。在位期間,李漼不喜政事,不能納諫,寵幸宦官,沉迷宴游,鋪張奢靡,內政腐敗,民不聊生,導致浙東、安南、徐州、四川等地動亂不止,唐末的農民大起義開始來襲。
總之,這位仁兄沒干好事,把其父好不容易挽回的局勢又給敗的干干凈凈,十足昏聵無能之君。
歷史評價:☆
李漼畫像
唐僖宗 李儇
在位時間:公元874年—888年,在位14年。
生平簡介:生于公元862年,卒于888年,享年27歲。懿宗第五子,在懿宗彌留之際,被宦官田吝孜等人擁戴即位,時年僅12歲。在位期間,朝政基本被權宦田吝孜把持,為所欲為,政局混亂不堪,致使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引發王仙芝、黃巢起義,長安陷落。此后又有鹽池之爭和襄王之亂,各地藩鎮節度使再次割據分立,唐王朝至此進入四分五裂的實際狀態,離覆滅不久矣。這位皇帝唯一值得稱道的特長是馬球技藝高超。
歷史評價:☆
李儇畫像
唐昭宗 李曄
在位時間:公元888年—904年,在位16年。
生平簡介:生于公元867年,卒于904年,享年38歲。懿宗的第七子,是僖宗弟弟。在位期間,尊重朝臣,試圖勵精圖治改變局勢和國運,發動對四川陳敬瑄、河東李克用的平定戰爭,最終消滅了田吝孜,重挫李克用,但致使中央軍折損大半。此后只能坐視宣武節度使朱溫日益做大,成為中原一霸,為唐朝滅亡埋下禍患。后期基本受制于李茂貞和朱溫兩股割據力量,天祐元年(904年),昭宗李曄被朱溫完全控制。不久,為免夜長夢多,朱溫又安排手下史太闖入禁宮殺害了李曄。
歷史評價:★
李曄畫像
唐哀帝 李柷
在位時間:公元904年—907年,在位3年。
生平簡介:生于公元892年,卒于908年,享年17歲。昭宗第九子,朱溫殺害唐昭宗之后,矯詔年僅13歲的為太子,靈柩前即位。三年后,朱溫又逼迫李祝禪位于他,唐王朝就此滅亡。次年,唐哀帝被朱溫毒殺。
歷史評價:☆
李柷畫像示意
自高祖李淵代隋立國之后,李唐王朝總共經歷了21位皇帝,其中前十個皇帝執政時間加起來188年,占了整個王朝的2/3左右,而后十一個皇帝,莫名其妙的短壽,總共加起來才執政100年左右。我們經常講,盛唐是盛世,其實指的都是唐太宗時代的貞觀之治和唐玄宗(唐明皇)時期的開元盛世,這些階段所創造的文華,真正達到了漢民族的全勝頂峰,所謂的唐詩百花齊放也大多集中于這一物華天寶、國泰民安、萬邦來朝、經濟繁榮的階段,創造了中華文明的又一個頂峰,至今都是我們華夏民族的驕傲。而反觀晚唐100年,在經歷安史之亂的社會動蕩和大破壞之后,不僅經濟和國力大不如前,人才也日益凋敝,文明進入倒退,令人惋惜。
碼字不易,歡迎關注@九州錚史,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