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白居易
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令公何須在綠野堂種植花草呢?您所種植的桃李(學生)早已遍布天下,欣欣向榮了啊。
對于老師來說,桃李滿天下,算是相當高的贊譽了。
《新竹》
鄭燮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師生啊,就像這老竹和新竹一樣,新竹能夠茂盛生長,全靠老竹的殷勤付出,弟子能夠有出息,也離不開老師的殷殷教導。
薪火相傳,下一代的竹子(學生)能夠茁壯生長,也離不開上一代竹子的付出。
人類文明能夠不斷進步,離不開教師,這是我們把知識一代代傳遞下去的途徑。
設想一下,要是少了牛頓的經典力學,愛因斯坦還能得出相對論嗎?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這首詩本意雖說不是形容老師的,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句,拿來形容教師確實貼切。
對學生來說,和老師相處,或許就是三年、六年的時間,但對于老師來說,則會在這個職位待上幾十年。
《己亥雜詩》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落花并非無情,而是融入土壤之中化作養分,讓新的花朵開得更加鮮艷。
教師何嘗不是如此呢?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耗費了青春,教導出一代代的學子。
《題惠泉師壁》
路振
漢公嘗說惠泉師,解講楞嚴解賦詩。
今日我來師已去,草堂風雨立多時。
生于宋代的作者將生于唐代的六祖惠能引以為老師,奈何兩人之間,隔著數百年的時光,唯有感慨和緬懷了,頗有恨不見古人之感。
豐子愷曾化用其中句子,悼念自己的老師弘一法師李叔同,“今日我來師已去,摩挲楊柳立多時”。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