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為了孩子形成三足鼎立的趨勢,孩子喜歡玩手機,父母的態度大相徑庭
江西的劉先生和陳女士帶著自己15歲的女兒來到金牌調解尋求幫助,陳女士告訴我們,女兒常常將自己鎖在房間里。為了了解到女兒在房間里的所作所為,劉先生和陳女士夫妻倆百般打探,最終他們驚訝地發現女兒有一個特殊嗜好。
驚慌失措的夫妻倆還沒來得及想出對策,而緊接著發生了一連串事情,卻讓他們和女兒之間的關系迅速惡化。那么這個15歲的少女究竟有什么嗜好,使得整個家庭發生了裂變。
劉先生告訴我們,女兒如今的年紀是叛逆期,愛上了玩手機,引起了學習下降。陳女士告訴我們,小孩一直都是很優秀的,都年級里面的前二十。初二的時候因為同學都有手機,小孩也提出了要求想買一個手機。
劉先生告訴我們,因為那個時候女兒的成績比較好,然后就跟妻子商量一下就配了個手機。之后孩子寫作業就要鎖門了,自己敲門進去看到女兒在寫作業,等到自己一個小時在去的時候,女兒的作業還是停留在那里。后面他們夫妻兩個人就求助班主任,班主任就把女兒的手機收走了。
當女兒的手機被強制收繳后,夫妻倆終于松了口氣,因為一切都將回到正軌。不過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失去手機后女兒開始向父母發起無聲的抗議。陳女士告訴我們,小孩那個時候的狀態很糟糕,一天就吃一餐飯,吃完飯就把自己鎖在房間里。
結果女兒自己用壓歲錢偷偷地去買了一個手機。當看到手機再一次出現在女兒手中時,夫妻倆是又急又惱,但考慮到之前收繳手機出現的嚴重后果,這一次他們不敢貿然行動,于是妻子陳女士開始嘗試上網尋找解決辦法。
后來陳女士就加入了一個家長學校,在家長學校陳女士學習如何用關愛和溫暖來引導孩子。那么她這種新的戰略方案能否解決女兒沉迷于手機的問題呢?
陳女士告訴我們,自己和女兒的關系是好了一點,女兒能夠說出一些她的原因,她對家長的看法。雖然手機還在她身上,但是白天上學她是不帶在身上的,晚上回家寫作業也就放在一邊。每一次女兒進步一點點,但是又被丈夫打回去了。
那天女兒放學回家就在樓道那邊玩了一下手機,丈夫回來看到了就拿起那個手機就砸了她一下。之后丈夫每次讓女兒交手機,女兒都不同意,兩個人就發生了激烈的矛盾。
之后劉先生給女兒辦理了轉校,就在轉校后女兒的手機突然出現了故障無法使用,這在劉先生看來可是意味著一個新的轉機,可是沒想到妻子又給女兒買了一個新手機。劉先生要杜絕源頭收繳手機,陳女士卻一再護著女兒用手機,在處理女兒手機一事上,他們已經背道而馳,聽到這里觀察席上的觀察員忍不住指出他們的方式存在嚴重問題。
觀察員周臨桓認為,父母的教育觀點務必保持一致,說得不好聽小孩子可以利用父母的矛盾為所欲為。觀察員鄭美瑄認為,教育方面不能使用武力,使用暴力是不對的。觀察員李凡認為,父母應該全面看待孩子玩手機的利弊,取長補短。
經過調解員們的努力,陳女士表示自己以后會多陪伴、多鼓勵孩子,跟孩子建議一個良好的關系。劉先生也表示要多理解一下孩子,以后對于手機先跟妻子商量一下統一的意見。
調解結束了劉先生一家開心地拍個全家福,曾經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經結束,現在的他們正為了家庭幸福而努力。回顧這場調解,手機是這個家庭出現矛盾的主要原因。其實在如今這個信息化的時代,像劉先生這樣的家庭還有很多。
隨著校園手機日趨普遍,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日益增加。而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如何從家庭學校和社會出發給孩子們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這一話題不得不引起大家更為深入的思考和探討。